在河南大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农学研究与教育历史悠久,最初的农学学科肇始于1927年,是河南省农业高等教育的开端。1930年,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入,农科改为农学院,成为当时黄河流域最高农业教育机构。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王陵南、李先闻、郝象吾、王直青、王鸣歧、吴绍骙、刘潇然、涂治等诸位学者先后在农学院任教。

1987年,河南大学重建生物学科。2017年9月,生物学科入选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科以“逆境生物学与可持续农业”为特色,按照“顶天立地”的口径服务国家粮食核心生产区战略。2020年12月,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生物学科发展内生驱动下,河南大学恢复重建了农学院基本定位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学院,为生物学“双一流”学科两院两室(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大学农学院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中原现代农业发展为己任,发挥综合性院校多学科优势,立足黄淮海区域特色,面向国家粮食主战场,围绕“逆境生物学与可持续性农业”,重点发展现代分子育种、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及农业交叉学科,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彰显办学特色。

学院汇聚了一批以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河南省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中心等多个重点教学研究平台,大力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等深度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发展。此外,在校内外、海南三亚、新乡等地建有近2000亩的农作物试验基地,与省内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创建产学研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订单就业等创新发展的路子,推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紧密整合,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提升农学学科的发展。

   农学学科走过了峥嵘岁月,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农学人必将承先辈之志,耕耘不辍,不负韶华,为河南大学更加璀璨的明天,为中原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奋力前行!


Copyright © 2021 河南大学农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