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农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庆祝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观影征文活动成功举行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引导2022级研究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近日,农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庆祝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观影征文主题党日活动。共收集到30件作品,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5件。一等奖作品摘编如下:

南峥

《天河》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征地移民、工程建设等剧情,聚焦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最牵动人心也最触及人利害关系的搬迁话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及“舍小家、顾大家”的民族精神,塑造了千千万万个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心血的水利人等经典角色。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生动再现了党民鱼水情……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有放眼未来统筹规划的魄力、破釜沉舟的决心、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勇气。这样一个经过全国11个省,牵涉交通、水利、供暖的多个部门复杂的工程,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一重大举措惠及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喝到丹江的水。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为党员干部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精神所折服,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人均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现实。南水北调工程虽然通水了,但我们仍然要警惕,要更加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用水。爱感苍天,情涌大河。相信在人生的“天河”中,我们胸怀坚定的理想,用真诚的态度为群众着想,就一定能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焦世博

天河,生命之河,承载了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的希望,多少水利人的梦想,多少人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爱……亲情,友情,爱情,工程背后是辛勤工作者用生命为人民牟取的福利,每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心在汇聚,汇聚成涓涓细流滋润华夏儿女的心田,汇聚成天空的星,照亮人间。

观看完《天河》这部电影让我再次感受了祖国的强大,也感受到南水北调历经艰难与曲折。南水北调在半个世纪前还只是一个宏大构想,当时限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因素,这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实施。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数十万建设者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奋战,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已经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人员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他们几代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构想而努力,从而成就了这项惠及上亿群众的水利工程。

电影《天河》让我受益匪浅。在思想上,我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感悟到了许多未曾思考透彻的问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发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以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我将坚持认真上课,开拓专业视野,打牢专业基础,掌握农学相关技能,,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明灿

《天河》主要讲述的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战胜种种困难危机,最终胜利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故事。影片抓住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点、难点,通过几位主人公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干群同心,全民一心的奋斗图景及广大干部群众为了国家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风貌。

影片中还有些巧妙设计的细节。男主人公的名字为望川,“川”即水,“望川”就意味着主角对水利工程期望。企业家“忆川”,村民“富川”,工程师江浩,望川的女儿“若水”,他们的名字都与水有关。除了角色的名字,还有体现传承的情节。望川希望成为岳父一样的水利人,还有望川将女儿起名为“若水”,也表现出他对女儿的殷切期盼;村民为了保留烈土陵园而同意移民,也体现了对烈士们红色精神的传承。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在影片的最后,晓丹的心脏塔桥手术与北京地铁下方通水道工程是同时进行,也是在同一时间都成功完成,这就说明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道就像人的心脏血管一样,是国家的重要命脉。

做人不忘本,饮水当思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南水北调中线这条河,承载着无数的工程建设者们的水利梦想,传递着水源地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着沿线1.2亿多人民群众。我将牢记南水北调精神,当遇到困难时,用南水北调精神时刻激励自己。




袁延通

“天路”非实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京藏铁路,气势恢宏,造福于民,天下无双。如今,中国又建成了一条堪比“天路”的“天河”,这条特殊的河即指“南水北调”工程。与“天路”一样,“天河”也是一条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电影《天河》就全景式再现了这条壮举之河的艰难修建过程。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这样唱道。影片《天河》也深深凸显这歌词所蕴含的独具魅力。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工作者们为保证工程质量,为做好移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展现了千千万万水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王星雨

截止2022年9月23日,南水北调工程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沿线超过1.2亿人口。电影《天河》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题,再现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库区和沿线移民搬迁、引水管线穿黄工程、建造五棵松暗涵、北京通水等场景,凸显了建设者和移民为这项伟大工程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和故事性的主旋律影片。观影中,移民故土难离的乡愁、对国家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个伟大的中国精神支撑着向“中国梦”前进的人们,支撑着向伟大民族复兴前进的中华子女。一滴水,唯有汇入海洋才能成其浩瀚;一粒沙,唯有落向沙漠才能成其壮阔。在《天河》结尾一幕幕的航拍掠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代代水利人接力前行的高大身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誓言,挽手矗立在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前沿阵地,为人钦佩。

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电影留给我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现在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延续南水北调精神,直面更多难题,抱着不怕难、敢担当的态度,迎难而上,成长为脱离温室的参天大树,成为宏图伟业的积极奋斗者。今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做出成绩,都需要追溯到自己纯净的赤子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纷繁所扰,不为波折所绊,不问索取,全心投入。

 

Copyright © 2021 河南大学农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