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原现代农业论坛”—小麦的规模化育种

11月4日下午,“中原现代农业论坛”在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101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报告由农学院执行院长王道杰主持。农学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

育成一个小麦品种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时间,而欧行奇却用10年的时间成功育成7个小麦新品种。欧行奇指出,育种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他提出了“四强”支撑“二性”的育种理念,并创新“依靠稳定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的方法提高产量。他强调实践最重要,最终的科学也要回归到实践中去。

王磊表示,欧教授有着强烈的科学求实精神,坚持不懈地深耕在小麦育种科研的第一线,主持培育了一系列突破性小麦品种。这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广大师生学习的精神,也是照亮人类进步的火把。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还与进行了欧行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次学术报告活跃了学术氛围,欧教授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专业、钻研专业的源动力,增强了学生为社会创造价值,体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信心。

欧行奇,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荣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一直承担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小麦育种、小麦种子生产和甘薯育种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参与培育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百农160等多个百农系列小麦品种,其中百农矮抗58于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有百农207、百农201、百旱207等,其中“小麦新品种百农207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课题获得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主持制订了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642-2010)——《小麦三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主持培育了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百郑薯2号、百郑薯3号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5部。(作者:徐晓燕   审核:王道杰  )


学术交流

    Copyright © 2021 河南大学农学院 版权所有